
最近在整理家族相簿時,發現阿公寫的民國年份旁邊都標了「甲子」、「乙丑」這些字,才想起可以用天干地支算民國年耶!這個方法其實超實用的,特別是看老一輩的文書或農民曆時,馬上就能對照出實際年份。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小技巧,保證學會後看古早資料更方便~
首先要知道,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兩者搭配組合每60年循環一次,也就是俗稱的「一甲子」。民國年換算有個簡單口訣:「民國年減3,尾數對天干;除以12,餘數對地支」。例如今年2025年是民國114年,114-3=111,尾數1對應天干是「辛」;111÷12餘3對應地支是「卯」,所以今年是辛卯年。
這邊幫大家整理好對照表,收藏起來超好用:
天干序號 | 天干 | 地支序號 | 地支 | 民國年尾數 |
---|---|---|---|---|
0 | 癸 | 0 | 申 | 0 |
1 | 甲 | 1 | 酉 | 1 |
2 | 乙 | 2 | 戌 | 2 |
3 | 丙 | 3 | 亥 | 3 |
4 | 丁 | 4 | 子 | 4 |
5 | 戊 | 5 | 丑 | 5 |
6 | 己 | 6 | 寅 | 6 |
7 | 庚 | 7 | 卯 | 7 |
8 | 辛 | 8 | 辰 | 8 |
9 | 壬 | 9 | 巳 | 9 |
實際應用時,像臉書社團有人問「民國78年次是什麼生肖」,用這方法馬上能算出78-3=75,尾數5對應天干「戊」,75÷12餘3對應地支「辰」,所以是戊辰年屬龍。老一輩常說的「丁卯年大水災」、「辛酉年大地震」也都能用這套換算,比查萬年曆快多了!
農民曆上的節氣、嫁娶吉日也常用天干地支表示,學會這個連看傳統農民曆都變輕鬆。下次回鄉下翻到阿祖的日記寫「乙未年穀雨」,就知道是民國44年左右的事情啦~而且現在很多手機農民曆APP其實都有內建轉換功能,但自己會算還是比較有成就感對吧?
什麼是天干地支?台灣人怎麼用它算民國年?這個老祖宗的智慧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老一輩台灣人常常用這個來算年份。天干地支是中國傳統的紀年系統,由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組合而成,每60年循環一次,也就是俗稱的「一甲子」。在台灣,我們除了用西元和民國紀年,老一輩也習慣用天干地支來記年,像是今年2025年就是「乙巳年」。
天干地支的組合其實很有趣,10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個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和地支依序配對,就能得到60種不同的組合。台灣人最常用這個來算民國年,因為民國元年(1912年)正好是「壬子年」,只要知道這個基準點,往後推算就很容易了。
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方便快速查詢:
民國年 | 西元年 | 天干地支 |
---|---|---|
1年 | 1912 | 壬子 |
10年 | 1921 | 辛酉 |
50年 | 1961 | 辛丑 |
80年 | 1991 | 辛未 |
114年 | 2025 | 乙巳 |
要怎麼自己算呢?其實有口訣可以記。天干的部分,用民國年的尾數對應:4是甲、5是乙、6是丙,依此類推。地支則是用民國年除以12的餘數來算,比如114 ÷ 12餘6,對應地支就是「巳」。所以今年114年就是「乙巳年」。這個方法在農民曆上很常見,老一輩看日子、算生肖都會用到。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或是廟宇附近,常常會看到老人家用天干地支在聊天,比如說「我阿公是丙午年出生的」,這時候如果你知道丙午是民國55年(1966年),就能馬上融入話題啦!雖然現在年輕人多半用西元記年,但學會這個小技巧,跟長輩聊天時會更親切喔。
為什麼老一輩愛用天干地支記民國年?原來超簡單!每次聽長輩說「今年是甲辰年」都一頭霧水嗎?其實這種記年方式超有智慧,而且比你想像中更容易上手。天干地支是古人用60年為一個循環的計年系統,搭配民國年使用特別方便,尤其對經歷過日治時期的長輩來說,這根本是生活必備技能啊!
天干有10個字,地支有12個字,兩兩組合剛好60年一輪。民國年換算成天干地支只要記住一個小訣竅:民國年減3後,個位數對應天干,除以12的餘數對應地支。例如今年是民國114年,114-3=111,個位數1對應天干「甲」,111÷12餘3對應地支「辰」,所以就是甲辰年!
天干序號 | 天干 | 地支序號 | 地支 |
---|---|---|---|
0 | 癸 | 0 | 子 |
1 | 甲 | 1 | 丑 |
2 | 乙 | 2 | 寅 |
3 | 丙 | 3 | 卯 |
4 | 丁 | 4 | 辰 |
5 | 戊 | 5 | 巳 |
6 | 己 | 6 | 午 |
7 | 庚 | 7 | 未 |
8 | 辛 | 8 | 申 |
9 | 壬 | 9 | 酉 |
10 | 戌 | ||
11 | 亥 |
老一輩愛用這個系統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傳統習慣,在農業社會時節氣變化跟天干地支息息相關。像是「丙午年容易乾旱」、「庚子年要注意水患」這些經驗談,都是從60年循環中觀察出來的。現在很多農民曆還是會標註天干地支年,方便查詢傳統嫁娶、動土的好日子。
更厲害的是,只要記住幾個關鍵年份就能推算出任何年份。像民國39年是庚寅年,往後每加60年都是庚寅年。所以民國99年、159年也都是庚寅年。這種循環記憶法對不習慣阿拉伯數字的長輩來說,比記西元幾年直覺多了。下次聽到阿公說「我出生那年是辛卯年」,你就可以馬上推算出是民國40年喔!
想知道如何用天干地支快速算出民國114年是什麼年嗎?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步驟,就能輕鬆推算出對應的干支年份,這方法在台灣民間流傳已久,連老一輩的都會用呢!
首先我們要記住天干和地支的順序,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民國年份要轉換成干支,關鍵在於民國1年(1912年)是壬子年這個基準點。
計算民國114年(2025年)的干支,可以這樣做:114減去1等於113,然後用113分別除以10和12,得到的餘數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序數。113÷10餘3,對應天干是丙;113÷12餘5,對應地支是巳,所以民國114年就是丙巳年。不過要注意,農曆新年後才是真正進入下一個干支年喔!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查詢天干地支的對應:
序數 | 天干 | 地支 |
---|---|---|
0 | 癸 | 亥 |
1 | 甲 | 子 |
2 | 乙 | 丑 |
3 | 丙 | 寅 |
4 | 丁 | 卯 |
5 | 戊 | 辰 |
6 | 己 | 巳 |
7 | 庚 | 午 |
8 | 辛 | 未 |
9 | 壬 | 申 |
10 | 癸 | 酉 |
11 | – | 戌 |
實際操作時有個小技巧,民國年份的尾數可以直接對應天干,比如民國114年尾數4,天干就是丁(序數4),但地支還是要用完整計算比較準確。這個方法在台灣很多老一輩都會用來算生肖和流年,特別是過年期間討論運勢的時候特別實用。
如果你覺得計算太麻煩,也可以記住幾個關鍵年份當基準點,像是民國100年是辛卯年,往後加減推算會更快速。台灣很多農民曆或是傳統月曆上也都會標註干支年份,方便大家查詢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