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它」的部首,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大家寫字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它」這個字的部首呢?其實「它」的部首是「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寶蓋頭」。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字,背後可是藏著不少有趣的學問喔!
「它」字部首的演變
「它」字在甲骨文時期其實是畫一條蛇的形狀,後來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有趣的是,雖然現在歸類在「宆」部,但在《說文解字》裡它原本是屬於「虫」部的。這種部首變遷的現象在漢字裡還蠻常見的,就像我們台灣人說的「字會自己找路走」一樣自然。
時期 | 字形 | 部首歸屬 |
---|---|---|
甲骨文 | 蛇形 | 虫部 |
小篆 | 宀+匕 | 宀部 |
楷書 | 現代字形 | 宀部 |
日常生活中的「它」部首字
你可能沒發現,很多常用字都和「它」共享「宆」這個部首。像是「宇宙」的「宇」、「安寧」的「安」、「家庭」的「家」,這些字上面都有個小小的屋頂。這其實反映了古人對「家」的概念,把這些跟居住有關的字都放在同一個部首底下,就像把同類的東西收納在同一個櫃子裡一樣。
寫字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它」和「牠」的區別喔!雖然兩個字長得很像,但「牠」是專門用來指動物的,而且部首是「牛」部。這種細微的差別就像是台灣南北部對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叫法,雖然意思差不多,但用法上還是要分清楚才不會鬧笑話。
說到「宆」部的字,不得不提它們在書法中的表現。因為上面有個「帽子」,所以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比例,就像我們戴帽子要配合臉型一樣。通常「宆」部要寫得稍微寬一點,這樣才能穩穩地「戴」在下面的部件上。這種書寫的小技巧,就像是台灣傳統市場裡阿嬤傳授的買菜秘訣一樣實用呢!
1. 它部首到底是什麼?3秒教你快速辨認
每次查字典看到「它」這個字,是不是都卡在部首那邊想半天?其實它的部首超簡單,就是「宀」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寶蓋頭」。這個部首在台灣小學課本裡超常見,像是「家」、「安」這些字也都是歸在「宀」部喔!
為什麼「它」會是宀部呢?因為從造字原理來看,「它」原本是指蛇的意思(古字寫作「牠」),後來被借來當代名詞用。古人覺得蛇常躲在屋簷下,所以就用「宀」來當部首啦~是不是很有趣?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用字的部首對照表,下次查字典就不用再猜老半天了:
漢字 | 部首 | 常見同部首字 |
---|---|---|
它 | 宀 | 家、安、室、宿 |
好 | 女 | 媽、妹、姐、婆 |
明 | 日 | 時、晴、昨、晚 |
吃 | 口 | 喝、叫、唱、味 |
記住這個小技巧後,以後看到「它」就直接翻「宀」部,保證3秒內找到!其實很多字的部首都是有規律的,像是跟房屋有關的大多是「宀」部,跟女性有關的多半是「女」部。多觀察幾次就會發現中文真的很有意思呢~
2. 為什麼它部首在字典裡這麼難找?原來是這樣
每次查字典遇到「它」這個字,總是要找老半天對吧?明明看起來很簡單的字,偏偏就是找不到正確的部首位置。其實這跟「它」字的演變歷史有關,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冷知識。
「它」字在現代字典裡歸類在「宀」部,也就是寶蓋頭,這讓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明明下面有個「匕」字,為什麼不是歸在「匕」部呢?原來在古代,「它」字的本義是「蛇」的象形,後來才被借用作代詞。看看下面這個演變對照表就懂了:
字體演變 |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楷書 |
---|---|---|---|---|
它字寫法 | 𠂇 | 𡉑 | 它 | 它 |
從表格可以看到,最早的「它」字根本就是一條蛇的形狀,後來才慢慢變成現在的樣子。而「宀」部在字典裡通常收錄跟房屋、建築有關的字,但其實也包含一些形狀特殊的字,「它」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個讓大家困惑的點是,「它」和「牠」的部首也不一樣。「牠」因為是後來造的字,就直接歸在「牛」部了,這種不一致的狀況在中文裡其實還蠻常見的。所以下次查字典時,記得「它」要翻「宀」部才找得到喔!
說到查字典的技巧,老一輩的人常說「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但「它」字就是個例外。它的發音跟「宀」或「匕」都完全沒關係,這也讓很多剛學中文的外國人很頭痛。不過現在知道了它的來龍去脈,是不是覺得這個字突然變得親切多了呢?
3. 它部首怎麼寫才正確?老師沒教的小技巧,其實藏在我們每天寫字的細節裡。很多台灣人寫「它」字時,都會把左邊的「宀」寫得像「寶蓋頭」,但其實它的部首是「宀」部沒錯,不過筆順和結構有幾個容易忽略的重點。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老師可能沒特別強調,但能讓你寫得更標準的小撇步。
首先要注意「宀」的寫法,第一筆是左邊的點,不是橫喔!很多人會先寫橫再點,這樣整個字看起來就會歪歪的。正確的筆順是:點→橫鉤→撇→豎彎鉤。寫的時候記得「宀」要蓋住下面的「匕」,就像屋頂要遮住房子一樣,比例大概是1:2。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常見錯誤和正確寫法對比:
常見錯誤 | 正確寫法 | 小提醒 |
---|---|---|
先寫橫再點 | 先點再橫鉤 | 筆順影響整體平衡 |
「宀」寫太扁 | 「宀」高度佔1/3 | 像戴安全帽要剛好包住 |
「匕」寫太大 | 「匕」在「宀」內收 | 注意上下比例 |
另外有個實用技巧是觀察「它」字的甲骨文,原本畫的是蛇的形狀,後來才加上「宀」表示居住的地方。知道這個淵源後,寫的時候就能想像「宀」是蛇的保護罩,自然會把部首寫得更到位。下次寫「它」字時,不妨先在空中比劃兩次筆順,習慣後就能寫得又快又漂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