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水景,真的是都市生活中最療癒的存在了!不管是社區中庭的小噴泉,還是公園裡的生態池,那種水流聲搭配綠意的組合,總能讓人瞬間放鬆。台灣其實有很多超棒的水景設計,從傳統的日式枯山水到現代感十足的互動水景,每種都有它獨特的魅力。
最近很流行把水景做成「會說故事」的設計,像北部某個新建案就把水景做成台灣地圖的形狀,水流會順著不同縣市的地形流動,超級有創意!這種設計不僅好看,還能讓小朋友在玩水的過程中認識地理,一舉兩得。
常見水景類型比較表
類型 | 特色 | 維護難度 | 適合場所 |
---|---|---|---|
靜態水池 | 平靜如鏡,倒映周邊景觀 | 低 | 庭院、寺廟 |
噴泉水景 | 動感十足,視覺效果強 | 中 | 廣場、商場 |
生態水景 | 自然生態系,吸引動植物 | 高 | 公園、社區 |
互動水景 | 可觸摸玩耍,趣味性高 | 中高 | 兒童公園、景區 |
現在的水景設計越來越講究「關水也好看」的概念,畢竟台灣常有缺水問題,設計師會特別注重水池乾涸時的視覺效果。像是用特殊材質鋪底,或是設計成階梯狀的旱溪造型,沒水時反而有種獨特的滄桑美感。
說到互動水景,不得不提最近超紅的感應式噴泉。人走過去水柱會自動避開,或是踩踏地板就會觸發不同高度的水花,這種設計在炎熱的夏天特別受歡迎。台灣有些百貨公司頂樓就裝了這種裝置,成為親子同樂的熱門景點。
水景的循環系統其實很有學問,要考慮水流速度、過濾方式和節能設計。現在很多新式水景都用太陽能板供電,搭配雨水回收系統,既環保又省錢。有些高級住宅區還會在水景裡養錦鯉,必須要設計特殊的過濾裝置來保持水質清澈。
台灣人最愛的水景打卡點在哪裡?這些秘境超好拍!說到玩水拍照,台灣真的超多隱藏版景點,隨便拍都像明信片一樣美。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保證讓你IG洗版一波,朋友看到都會問「這在哪啦?」。
首先絕對不能錯過東北角的象鼻岩,雖然要爬一小段路,但那個天然形成的海蝕洞配上湛藍海水,隨便拍都是大片感。建議下午3-5點去,光線最柔和,拍起來皮膚都會發光喔!旁邊的深澳漁港還能順便吃現撈海鮮,超chill的啦。
再來是台中高美濕地,這裡的夕陽根本是上帝打的燈,金黃色的光影灑在濕地上,搭配風車群的剪影,浪漫到不行。記得查好潮汐時間,退潮時才能走木棧道拍倒影,穿拖鞋比較方便喔!
景點名稱 | 最佳拍攝時間 | 周邊美食 | 交通方式 |
---|---|---|---|
象鼻岩 | 15:00-17:00 | 深澳小卷 | 基隆客運791 |
高美濕地 | 日落前1小時 | 清水米糕 | 台中市公車309 |
忘憂谷 | 09:00-11:00 | 基隆廟口 | 基隆市公車103 |
說到秘境,基隆的忘憂谷真的會讓人忘記煩惱!階梯走下去的觀景台視野超廣,可以看到整片陰陽海和基隆嶼,天氣好時海水會分層變色,超神奇的。建議平日早上去,人少好拍照,還能順便去基隆廟口吃營養三明治當早餐。
南投的雙龍瀑布也是近期爆紅的景點,七彩吊橋橫跨山谷超壯觀,瀑布水氣帶來涼爽感,夏天去超舒服。記得要預約入園,穿好走的鞋子,因為要爬不少階梯,但看到美景一切都值得啦!
什麼時候看水景最美?日夜景觀大不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你想感受什麼樣的氛圍。台灣四面環海,還有超多湖泊跟河濱公園,不同時段去真的會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呢!我自己就超愛觀察水景的變化,有時候一大早跑去海邊等日出,下午再去同一個地方,整個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來說說白天的水景吧!特別是上午9點到11點這段時間,陽光不會太刺眼,水面反射的光線超級美。這時候很適合拍照,光線充足又能拍出水的透明感。如果是看海的話,建議可以挑退潮的時候去,會露出很多潮間帶生物,超級有趣的。像淡水漁人碼頭、墾丁白沙灣這些地方,白天去都能看到超清澈的海水,搭配藍天白雲根本是明信片等級的風景。
不過夜間的水景也別有一番風味喔!尤其是最近夏天,傍晚5點半到7點這段魔幻時刻,天空會從藍色慢慢變成橘紅色,倒映在水面上超級浪漫。很多情侶都愛這個時段去河濱散步,像是台北大稻埕碼頭、高雄愛河沿岸,這時候都超多人來拍照打卡。等天完全黑下來之後,水面會反射城市的燈光,又是另一種華麗的感覺。
時段 | 特色 | 推薦觀賞地點 |
---|---|---|
清晨 | 寧靜、晨霧、日出倒影 | 日月潭、東海岸 |
上午 | 光線柔和、適合拍照 | 淡水河畔、澄清湖 |
傍晚 | 魔幻時刻、彩霞滿天 | 大稻埕碼頭、愛河 |
夜晚 | 燈光倒影、浪漫氛圍 | 高雄港、台北101周邊水域 |
說到看水景,天氣影響也很大。晴天當然是最理想的,水面會閃閃發亮像灑了金粉一樣。但其實陰天也有陰天的美,特別是那種山嵐繚繞的感覺,像是陽明山的夢幻湖,霧氣濛濛的時候反而更有意境。雨天雖然比較麻煩,但雨滴打在水面上的漣漪也很療癒,只是要記得帶傘就是了。颱風天就千萬別去海邊啦,安全最重要!
每個季節看水景的感受也不太一樣。夏天最適合去海邊玩水,但要注意防曬;秋冬的日月潭常常會起霧,像仙境一樣;春天去陽明山看櫻花倒映在湖面的樣子也超美。台灣真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賞水景,只要選對時間去,隨手拍都是大片等級的照片。下次出門前不妨先查好潮汐和天氣,這樣才能看到最棒的水景喔!
家裡小陽台怎麼做出療癒水景?5個簡單DIY點子,讓你在都市叢林中也能享受片刻寧靜。就算空間不大,只要花點巧思,就能把陽台變成放鬆的小天地。以下分享幾個台灣人最愛的水景佈置方式,材料在五金行或園藝店都買得到,週末就能動手做!
首先推薦「迷你流水缽」,用一個淺盆搭配小型抽水馬達就能完成。水流聲超級療癒,而且佔地不到A4紙大小。記得選擇防水的容器,像是陶瓷碗或塑膠盆都很適合。可以在底部鋪些鵝卵石,既能固定馬達又美觀。水缽旁邊擺盆綠植,馬上提升整體質感。
第二個點子是「玻璃瓶水景牆」,收集幾個透明玻璃瓶,用鐵絲固定在牆面或欄杆上。每個瓶子裝不同高度的水,放些水生植物或彩色石子,陽光照射時會折射出漂亮的光影。這個做法特別適合狹長型的陽台,垂直利用空間超省位。
水景類型 | 所需材料 | 適合空間 | 維護難度 |
---|---|---|---|
迷你流水缽 | 淺盆、小馬達、鵝卵石 | 30x30cm以上平面 | ★★☆☆☆ |
玻璃瓶水景牆 | 玻璃瓶、鐵絲架、水生植物 | 牆面或欄杆 | ★☆☆☆☆ |
生態瓶 | 密封罐、水草、小魚 | 桌面或層架 | ★★★☆☆ |
石板流水道 | 石板、防水膠、循環水泵 | 長條型地面 | ★★★★☆ |
浮萍小池塘 | 塑膠箱、浮萍、觀賞魚 | 60x60cm以上平面 | ★★★☆☆ |
想要更生動的話,可以試試「生態瓶」。找個大一點的密封玻璃罐,底部鋪水草泥,種些迷你水草,再放幾隻孔雀魚或米蝦。記得要留三分之一空氣,瓶口不要太密封,讓空氣能流通。這種微型生態系超有趣,小朋友也會很喜歡觀察。
如果陽台地面空間夠大,「石板流水道」會是很有禪意的選擇。去建材行買幾塊石板,用防水膠黏成蜿蜒的水道,搭配一個小型循環水泵。水流從高處緩緩流下,搭配些許苔蘚或小盆栽,瞬間變成日式庭園風格。不過這個做法需要一點DIY功力,建議先畫好設計圖再動手。
最後是「浮萍小池塘」,用大型塑膠收納箱就能改造。箱底鋪防水布,放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睡蓮,再養幾條觀賞魚。記得要定期換水,夏天可以加裝小型過濾器。這個做法最接近自然池塘的感覺,坐在旁邊喝茶看魚游來游去,壓力都消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