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台北連日陰雨,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灰濛濛的色調裡。沒有陽光的日子,不只衣服曬不乾,連心情都跟著發霉。這種時候才發現,原來平常那些理所當然的陽光,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這麼大。
你知道嗎?長期缺乏日照會讓身體的維生素D合成不足,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症狀,大家可以對照看看:
症狀表現 | 可能影響 |
---|---|
容易疲勞 | 工作效率下降、整天想睡 |
情緒低落 | 容易焦慮、對事物失去興趣 |
免疫力差 | 感冒頻率增加、傷口癒合慢 |
骨骼疼痛 | 特別是背部和大腿部位 |
前陣子去朋友家,發現他養了一整排的室內植物,在沒有直射光的客廳裡居然長得特別好。他跟我分享說,像是龜背芋、虎尾蘭這些植物,其實不需要太多陽光就能存活,而且還能幫忙淨化空氣。這讓我想到,或許我們也可以學習這些植物的生存智慧,在陰暗的日子裡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說到這個,最近有個有趣的發現。很多人以為陰天就不需要防曬,其實紫外線還是會穿透雲層的。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連續陰雨幾天沒擦防曬,結果去爬山回來臉還是曬傷了。看來就算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皮膚的保養還是不能馬虎啊。
辦公室的小美前陣子買了植物生長燈,說是要幫家裡的盆栽補充光照。我好奇問她效果如何,她說雖然比不上真正的陽光,但至少植物不會一直掉葉子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養的盆栽,常常因為房間太暗就慢慢枯萎,現在科技進步了,連植物都能有替代方案。
為什麼現代人總是曬不到太陽?都市生活的陽光危機
最近發現身邊朋友皮膚一個比一個白,不是因為保養得好,而是根本曬不到太陽啊!每天從家裡到公司都在建築物裡鑽來鑽去,連中午吃飯都叫外送,這樣下去真的會變「都市吸血鬼」啦。其實這種現象在台灣特別明顯,我們來看看現代人到底為什麼離陽光越來越遠。
都市生活的陽光困境
先說說上班族的一天:早上7點出門天剛亮,搭捷運或公車都是密閉空間;進辦公室後直到下班,中間頂多去超商買個咖啡;下班時太陽早就下山了。更別提現在很多公司都在信義區那種超高樓層辦公,就算有窗戶也打不開,根本是「看得見陽光但曬不到」的狀態。
生活情境 | 日曬時間 | 陽光接觸方式 |
---|---|---|
通勤時間 | 幾乎為零 | 完全在室內移動 |
上班時間 | 0-30分鐘 | 偶爾外出買午餐 |
假日活動 | 1-2小時 | 多半在商場或室內場所 |
建築設計讓陽光更難得
現在的房子越蓋越高,巷弄越來越窄,連傳統公寓的陽台都被改成室內空間。台北市很多地方就算是大白天,一樓騎樓都陰陰暗暗的。更誇張的是有些新建案主打「全室無陽台設計」,美其名是增加使用空間,實際上就是把最後一點曬太陽的機會都剝奪了。
以前阿公阿嬤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有前庭後院,曬衣服要曬太陽、醃菜要曬太陽,連小孩子寫功課都搬桌椅到院子裡。現在呢?連陽台都變成放洗衣機的空間,更別說要在戶外活動了。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真的讓我們離自然陽光越來越遠。
上班族必看!辦公室沒窗户該怎麼補充維生素D?每天在密閉空間工作8小時以上,皮膚接觸不到陽光,長期下來容易缺乏維生素D。別以為只有骨頭會出問題,最新研究發現維D不足還可能影響免疫力和心情,難怪最近總是覺得累累的~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補充方法,讓你在辦公室也能輕鬆獲取維生素D!
首先最簡單的就是從飲食著手,台灣人愛吃的外食其實有很多選擇。像是便利商店就買得到的鮭魚御飯糰、全聯有賣的香菇乾貨,或是午休時去自助餐夾些黑木耳炒蛋,都是不錯的來源。這邊整理個小表格給大家參考:
食物種類 | 維生素D含量 (每100g) | 建議食用頻率 |
---|---|---|
野生鮭魚 | 15-20μg | 每週2-3次 |
乾香菇 | 10-15μg | 每天少量 |
強化維D牛奶 | 2-3μg | 每天1杯 |
雞蛋黃 | 1-2μg | 每天1-2顆 |
除了吃東西,其實辦公室小動作也能幫助維D合成。建議每工作1-2小時就起身活動5分鐘,找個有窗的會議室或走廊接電話,讓手臂或臉部稍微曬到間接陽光。現在很多公司頂樓都有開放空間,午休時不妨帶著便當上去,邊吃邊曬個10-15分鐘的太陽,記得避開正午時段才不會曬傷喔!
如果真的很難接觸陽光,可以考慮營養補充劑。不過要特別注意,市面上的維D分為D2和D3兩種,D3的吸收效果更好。一般成人每天建議攝取600-800IU,但實際需求量還是要根據血液檢查結果來調整。最近藥妝店常看到那種維D+鈣的軟糖,吃起來像糖果但其實含量很低,建議還是選擇正規膠囊或滴劑比較實在。
陰雨天連續一週?教你5招對抗沒有陽光的憂鬱。最近台灣的天氣真的讓人很悶,尤其是梅雨季節,衣服曬不乾、出門濕答答的,連心情都跟著發霉。這種時候如果放任負面情緒累積,整個人真的會像泡在水裡一樣沉重。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實測有效的方法,幫你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找回好心情。
首先,改變室內光線超重要!雖然沒有太陽,但我們可以自己創造溫暖的氛圍。建議把家裡的燈泡換成3000K左右的暖黃光,再搭配一些LED串燈或造型燈具,整個空間瞬間就會有種咖啡廳的溫馨感。我自己還會在桌上放盞鹽燈,那種柔和的光線看著就舒服。記得窗簾要拉開讓自然光進來,就算陰天也比完全昏暗好。
再來是調整生活節奏,雨天最容易讓人懶散。建議可以參考這個簡單的作息表:
時間段 | 建議活動 | 小技巧 |
---|---|---|
早晨 | 簡單拉伸 | 放輕快音樂 |
午間 | 煮熱湯品 | 用當季食材 |
傍晚 | 整理空間 | 點香氛蠟燭 |
第三招是「製造小確幸」,台灣人最懂這個!比如去巷口買杯熱拿鐵,讓咖啡香氣溫暖雙手;或是窩在沙發上看部老電影,配上台式滷味。這些小小的享受都能讓陰雨天變得沒那麼難熬。最近我發現泡杯阿里山金萱茶特別療癒,那種淡淡奶香真的很撫慰人心。
運動也很關鍵,別因為下雨就整天窩著。現在很多線上課程可以跟著做,或是去健身房、游泳池。如果真不想出門,在家跳繩15分鐘效果也不錯。記得運動後要換掉濕衣服,台灣這種濕冷天氣最容易著涼。我通常會準備幾條毛巾隨時擦汗,再喝杯溫蜂蜜水補充能量。
最後是社交互動,雨天容易讓人孤立自己。可以約朋友來家裡玩桌遊,或是一起煮火鍋。現在視訊通話這麼方便,就算不見面也能保持聯繫。我每周三晚上都會固定和姐妹們線上聊天,抱怨天氣也好,分享生活也好,有人說話真的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