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看!多肉植物入門指南 | 多肉殺手救星!5個照顧秘訣 | 陽台種多肉,這些品種最耐曬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開始種多肉,這些可愛的小植物不僅好照顧,還能為生活增添綠意。多肉植物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外型討喜外,最主要就是它們超級耐旱,就算你是植物殺手也不太容易把它們養死。不過要讓多肉長得漂亮健康,還是有幾個小訣竅要注意的。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澆水問題,很多人以為多肉不用澆水,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正確做法是「乾透澆透」,等土壤完全乾燥後再一次性澆透,讓多餘水分從盆底流出。夏天大約7-10天澆一次,冬天可以延長到2-3週一次。記得千萬不要讓多肉泡在水裡,否則根部很容易爛掉。

再來是光照需求,不同品種的多肉對陽光的需求不太一樣。一般來說,景天科的多肉需要充足陽光,每天至少4-6小時直射光;而十二卷屬的則喜歡散射光。如果發現多肉徒長(莖變細長、葉片間距變大),就是光照不足的明顯徵兆。

多肉種類 澆水頻率 光照需求 適合環境
石蓮花 7-10天 全日照 戶外陽台
熊童子 10-14天 半日照 室內窗邊
玉露 14-21天 散射光 室內明亮處
生石花 7-10天 全日照 戶外通風處

土壤選擇也很關鍵,一般園藝土不適合種多肉,因為排水性太差。建議使用專門的多肉土,或者自己調配,比例大概是泥炭土:珍珠岩:粗砂=1:1:1。這樣的介質排水快,能避免根部積水。換盆的話最好選在春秋季節,這時候多肉處於生長期,恢復比較快。

施肥方面不用太頻繁,生長季(春、秋)每個月施一次稀釋的液肥就夠了。冬天休眠期完全不用施肥。要注意的是,新買回來的多肉建議先觀察2-3週,確定沒有病蟲害再跟其他植物放在一起。常見的病蟲害有介殼蟲和紅蜘蛛,發現時要立即隔離並用酒精棉片擦拭處理。

最後分享一個小技巧,如果想讓多肉顏色更鮮豔,可以試著給它們一些「壓力」。比如適當控水、增加溫差(白天溫暖夜晚涼爽)、加強光照等,這些都會刺激多肉產生更多的花青素,讓葉片呈現出漂亮的紅色或紫色。不過要注意循序漸進,突然改變環境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種多肉

新手如何挑選第一盆多肉植物?5個挑選小技巧

最近多肉植物在台灣超夯的啦!每次逛花市看到那些肥嘟嘟的可愛模樣,就讓人忍不住想帶回家。不過對於剛入坑的新手來說,到底該怎麼挑選第一盆多肉才不會踩雷呢?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讓你輕鬆找到好養又耐看的多肉寶寶。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要注意植株的健康狀況,這點超重要!葉片要飽滿有光澤,不能有皺皺的或黑黑的斑點。輕輕搖晃盆子看看,如果植株搖搖晃晃的,可能是根系還沒長好。建議挑選葉片排列緊密、顏色均勻的,這種通常比較健康。像我第一次買多肉就貪便宜選了特價品,結果回家沒幾天就爛掉了,真的會很嘔耶~

再來要考慮品種的難易度,有些多肉真的超級嬌貴。新手建議從常見的品種入手,像是石蓮花、虹之玉、熊童子這些,它們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頑強(笑)。等累積一點經驗後,再挑戰那些貴桑桑的進口品種也不遲。下面整理幾個適合新手的品種給大家參考:

品種名稱 特色 照顧難度
石蓮花 葉片厚實像蓮花 ★★☆☆☆
虹之玉 曬太陽會變紅 ★★☆☆☆
熊童子 毛茸茸超可愛 ★★★☆☆
十二之卷 條紋造型特別 ★★☆☆☆
玉露 晶瑩剔透 ★★★☆☆

第三個重點是觀察盆土的狀態,這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土壤看起來濕濕黏黏的,或是表面有白色結晶,這種最好不要買,可能是澆水過多或肥料殘留。理想的多肉土應該要疏鬆透氣,可以輕輕撥開表面看看,如果都是泥炭土那種細緻的材質,回家可能得換土比較保險。

再來要看看生長環境適不適合你家。有些多肉需要強光照才會漂亮,但如果你家陽台日照不足,買回家只會越養越醜。建議先觀察花市裡它們擺放的位置,如果是放在遮陰處還長得很好的,通常對光照需求就沒那麼高。像我家的北向陽台,就特別適合養十二之卷這類耐陰的品種。

最後提醒大家,買的時候要問清楚澆水頻率。很多老闆都會說「一個禮拜澆一次」,但其實這要看季節和環境。夏天和冬天的澆水間隔可能差很多,最好先上網查一下該品種的習性。記得我第一次養多肉就是照老闆說的固定每週澆水,結果冬天太潮濕,沒多久就爛根了,真的是血淚教訓啊!

為什麼我的多肉老是養不活?常見死亡原因解析

每次看到別人的多肉肥嘟嘟超可愛,自己的卻總是軟趴趴甚至黑掉,真的會很挫折對吧?其實多肉沒有想像中難養,只是我們常犯幾個致命錯誤。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多肉陣亡的常見原因,幫你找出問題所在!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澆水過多,台灣濕度高,很多人怕植物渴死就拼命澆水,結果根部泡爛整株報銷。多肉其實很耐旱,建議等土壤完全乾燥再澆,夏天約1-2週一次,冬天甚至可以拉長到3-4週。再來是光照不足,很多人把多肉放辦公室或房間,結果越長越瘦弱。多數品種需要充足陽光,每天至少4-6小時直射光,才會長得緊實漂亮。

另外介質不透氣也是殺手之一,直接用園藝土或黏土種植,排水不良很容易爛根。建議用專門的多肉土或自己調配,加入珍珠岩、蛭石等顆粒增加透氣性。最後是季節轉換沒注意,像夏天高濕悶熱要減少澆水,冬天寒流來要避開冷風直吹,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存活率。

死亡原因 具體表現 解決方法
澆水過多 葉片透明化、根部發黑 拉長澆水間隔、換透氣介質
光照不足 徒長、葉片間距變大 移至陽光充足處或補光燈
介質不透氣 土壤長期潮濕、發霉 改用多肉專用土或添加顆粒
病蟲害感染 葉片有白粉、黑斑 隔離病株、噴灑殺菌劑
環境突變 突然落葉、萎縮 避免頻繁換位置、漸進適應環境

其實每個多肉殺手都經歷過陣亡期,關鍵是要觀察植物的狀態調整照顧方式。像我有盆熊童子曾經快掛掉,後來發現是盆子太大導致積水,換小盆後就活蹦亂跳了。多肉很誠實,只要注意它們給的訊號,慢慢就能找到最適合的相處模式啦!

種多肉

多肉植物適合放在家裡哪些位置?光照需求全攻略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家裡養的多肉到底要放哪裡才不會養死?其實多肉植物雖然好照顧,但放錯位置真的會讓它們越長越醜,甚至直接跟你說掰掰。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擺放位置建議,還有不同品種對光照的需求差異,讓你家的肉肉們都能活得頭好壯壯!

首先要知道,多肉植物最怕的就是「沒陽光」和「太多水」。台灣的陽台通常是最佳選擇,尤其是朝南的陽台,陽光充足又不會直曬過頭。如果你家是東向陽台,早上有溫和的陽光也很適合,但下午記得要稍微遮陰。西曬陽台就要小心了,夏天下午的太陽太毒辣,容易把多肉曬傷,建議用遮光網或移到室內。

室內擺放的話,窗邊是基本款,但要注意玻璃會過濾掉部分紫外線,所以最好挑選耐陰的品種。像是十二卷、鷹爪草這類多肉就比較適合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書桌、電視櫃這些地方如果光線不足,建議每週還是要讓多肉出去曬個2-3天太陽,不然它們可是會「徒長」(就是長得又高又瘦,超醜的啦!)。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多肉的光照需求表,方便你對照家裡的環境來選擇:

多肉品種 每日建議光照時間 適合擺放位置 注意事項
石蓮花 4-6小時 南向陽台、窗台 夏天中午要遮陰
熊童子 3-5小時 東向陽台、明亮室內 葉子容易曬傷
仙人掌 6-8小時 全日照陽台、室外 耐旱但怕潮濕
十二卷 2-4小時 室內窗邊、散射光處 光線不足會變暗綠色
玉露 1-3小時 北向陽台、室內明亮處 完全不能暴曬

另外要提醒的是,就算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季節的光照需求也會有點差異。夏天太陽猛的時候,很多多肉其實需要「半日照」就好,不然葉子會曬出焦斑;冬天陽光弱,反而可以讓它們多曬一點。還有啊,如果你發現多肉開始「變色」(比如從綠色轉紅),這通常是陽光充足的表現,不用太擔心,反而是健康的象徵喔!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