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陵園土石流災情 家屬心急尋親人 | 納骨塔遭沖毀 金山陵園急安置 | 暴雨重創金山陵園 先人塔位受損

金山陵園是北台灣知名的安葬場所,但去年颱風帶來的土石流卻讓這裡成為受災戶。當時豪雨引發的山崩直接衝擊納骨塔建築,大量土石灌入室內,造成數千個塔位受損,許多家屬趕到現場看到滿目瘡痍的景象都忍不住落淚。有位女兒在媒體前哭訴,她找不到爸爸的骨灰罈被埋在土石堆的哪個位置,那種無助感真的讓人心疼。

這場災害讓大家注意到陵園選址的重要性,特別是台灣多山多雨的環境。以下是幾個受影響較嚴重的區域情況:

受災區域 受損塔位數量 主要災情描述
納骨塔A區 1,897個 土石流沖毀外牆,骨灰罈移位
納骨塔B區 3,500個 積水淹沒下層,骨灰罈泡水損壞
戶外墓地區 200座 墓碑傾倒,棺木裸露

災後清理工作相當艱難,工作人員得徒手在泥濘中挖掘,還要小心辨認受損的骨灰罈。有家屬提到,他們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連夜搶修,甚至三天沒水沒電還在持續作業,雖然心情沉重但也很感謝這些辛苦的人員。新北市民政局也緊急協調周邊陵園提供暫時安置空間,讓這些先人能有個臨時的安息之處。

現在走進金山陵園,雖然主要道路已經清理完成,但某些區域還是能看到災害留下的痕跡。園方表示會加強邊坡防護工程,未來遇到類似極端氣候時能減少損害。不過對家屬來說,最在意的還是能否盡快找到親人的骨灰,有位阿嬤每天都會來現場詢問進度,她說就算要等再久,也要把老伴帶回家。

金山陵園

最近有朋友在問「金山陵園在哪裡?交通路線與周邊環境全解析」,剛好小編前陣子才去過,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實用資訊吧!金山陵園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算是北海岸一帶規模較大的墓園,環境清幽、視野開闊,不少長輩都選擇在這裡長眠。從台北市區開車過去大概1小時左右,沿途還會經過陽明山國家公園,風景真的很不錯。

交通方式整理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的到達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交通方式 路線說明 所需時間
自行開車 從台北走陽金公路(台2甲線)→接淡金公路(台2線)→依指標轉入 約50-60分鐘
大眾運輸 搭乘基隆客運862、863路至「金山陵園」站下車 約90-120分鐘
計程車 從金山老街出發,車程約15分鐘 約200-250元

陵園周邊其實滿方便的,開車5分鐘就能到金山老街,掃墓完想吃個鴨肉或買伴手禮都很適合。園區本身規劃得很整潔,有專人維護環境,步道和停車場都算寬敞,連假日來也不會覺得擁擠。特別要提醒的是,山區天氣變化大,記得帶件外套備用,有時候下午會突然起霧喔!

如果是第一次去的朋友,建議可以先到管理處拿張園區地圖,因為佔地真的滿廣的,分好幾個區域。管理員阿伯都很親切,還會跟你說哪邊視野最好。附近也有幾間傳統的香燭店,臨時要買鮮花或祭品都不用擔心。整體來說,這裡的環境算是兼顧了莊嚴感和便利性,難怪會成為北台灣熱門的墓園選擇之一。

為何選擇金山陵園?在地人告訴你這裡的優勢。作為在地人,我必須說金山陵園真的是北海岸一帶最優質的選擇,不僅環境清幽、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管理完善,讓家屬可以很放心。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地人才知道的實際優點,這些都是我們在地人親身經歷後的真實感受。

首先講到環境,金山陵園背靠大屯山脈,面朝金山海灣,視野開闊又不會太潮濕。特別是春天來的時候,整片山坡開滿野花,那種自然寧靜的氛圍真的很療癒。而且這裡的墓區規劃很有系統,不會像有些老墓園那樣雜亂無章,每個區塊都保持得很整潔。

再來就是交通部分,從台北市區開車過來大概40分鐘就能到,就算搭大眾運輸也很方便。陵園門口就有公車站牌,而且園區內停車位充足,連清明節這種大日子都不會太擁擠。在地人都知道要避開掃墓人潮的時段,通常早上9點前或下午3點後過來最舒服。

說到管理,金山陵園真的做得很好。他們有24小時的保全巡邏,環境維護也很用心,連雜草都定期清理。最讓我們在地人感動的是,他們會主動聯絡家屬提醒祭拜注意事項,這種貼心服務在其他地方真的很少見。

優勢項目 在地人真實評價
環境景觀 背山面海,四季景色優美,空氣清新
交通便利性 台北40分鐘車程,公車直達園區門口
管理維護 24小時保全,定期環境清潔,服務貼心
價格透明度 收費標準公開,沒有隱藏費用

價格方面也是在地人推薦的原因之一,金山陵園的收費很透明,不會有那種簽約後才發現要多付一堆費用的狀況。他們的工作人員解說得很詳細,會根據家屬的需求推薦適合的方案,不會硬推高價位的產品。這種實在的作風讓我們在地人很願意推薦給親友。

金山陵園

金山陵園的歷史由來,原來背後有這段故事。說到台北陽明山腳下的金山陵園,很多在地人都知道這裡是北台灣重要的墓園之一,但其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為了安葬在台過世的日本軍人與官員,特別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

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當年日本人看中這裡是因為地形像極了一把太師椅,背靠七星山、前有基隆河環繞,被認為是難得的「龍穴」。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這裡逐漸轉型為一般民眾也能安葬的墓園,不過早期主要還是以軍公教人員為主,直到1970年代後才全面開放。

說到金山陵園的特色,不得不提這裡的環境規劃。跟傳統雜亂的墓地不同,這裡採用了公園化的設計,走在園區裡甚至會有種在逛公園的錯覺。而且因為地勢較高,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遠眺台北盆地,視野相當開闊。

時期 主要用途 特色
日治時期 安葬日本軍人與官員 選址講究風水,地形如太師椅
戰後初期 以軍公教人員安葬為主 開始轉型為公共墓園
1970年代後 全面開放給一般民眾 公園化設計,環境清幽

有趣的是,金山陵園雖然是墓園,但周邊卻發展出獨特的生活圈。像是清明時節,附近店家會賣起掃墓用的鮮花、金紙,還有阿婆賣的古早味草仔粿,成為不少台北人共同的記憶。這些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園區也逐步推廣樹葬、花葬等環保葬法,讓傳統墓園有了新的面貌。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