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走了,這些事要馬上處理 | 親人離世後必做的10件事 | 阿公過世了,我該怎麼辦?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聊到長輩去世的話題,讓我想起台灣人面對親人離世時,總會遇到很多實際要處理的事情。今天就來分享一些經驗談,希望能幫到正在經歷這個過程的朋友們。

喪禮籌備的注意事項
台灣的喪禮習俗很多,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簡化流程。記得先跟家人討論要用什麼方式辦理,是傳統儀式還是環保葬?要不要請葬儀社?這些都要盡快決定。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列出常見的項目和大概費用:

項目 費用範圍(新台幣) 備註
葬儀社基本套餐 50,000-150,000 含靈堂布置、喪禮流程指導
火化費用 5,000-10,000 公立殯儀館較便宜
塔位 30,000-500,000 看地點和規格差異很大
環保葬 免費-5,000 樹葬、花葬等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手忙腳亂,建議可以先打電話到戶政事務所問清楚要帶哪些文件。通常需要死亡證明書、申請人的身分證和印章,還有逝者的戶口名簿。現在有些縣市可以線上申請,但還是要跑一趟領取正式的除戶證明。

親戚朋友來慰問時,台灣人習慣準備毛巾或答謝卡。記得要統計數量,現在很多葬儀社會幫忙準備這些物品。有些家庭會選擇在告別式後辦個簡單的聚餐,讓大家聊聊逝者的往事,這種溫馨的聚會其實很有療癒效果。

這段時間情緒起伏很大是正常的,我認識的禮儀師說過,很多家屬在忙完喪事後才會真正感覺到悲傷。台灣有些社區關懷站會提供悲傷輔導,或是可以找宗教團體聊聊。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求助,這種時候真的需要有人陪伴。

長輩去世

當家中長輩過世後家屬該如何處理後事?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面對的難題,其實只要按部就班處理,就能讓事情順利進行。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先確認長輩是否已經由醫師開立死亡證明書,這份文件是後續所有手續的基礎。如果是在家中過世,記得立即聯繫119或當地衛生所協助處理。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接下來要決定喪禮的形式,台灣常見的有傳統土葬、火葬和環保葬等選擇。這時候可以參考長輩生前的意願,或是家族傳統來決定。建議可以找幾間口碑不錯的禮儀公司比較,他們通常能提供完整的服務方案。記得要確認合約內容,避免後續糾紛。

辦理後事的流程大致如下:

順序 事項 所需文件 辦理單位
1 取得死亡證明 身分證、健保卡 醫院/衛生所
2 辦理除戶手續 死亡證明、戶口名簿 戶政事務所
3 申請喪葬補助 死亡證明、存摺影本 勞保局/公所
4 安排喪葬事宜 依家庭需求 禮儀公司

在治喪期間,家屬要特別注意彼此的情緒支持。台灣習俗上會有頭七、做旬等儀式,這些都可以依照家庭狀況調整。現代很多家庭會選擇簡單隆重的追思會,重點是讓親友有個機會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記得要通知重要的親友,可以透過LINE群組或電話逐一告知,避免遺漏。

處理遺產部分建議等心情平復後再進行,可以先整理長輩的重要文件,像是存摺、地契、保險單等。如果有複雜的財產問題,不妨找專業律師諮詢。這段時間家屬間容易因為遺產產生摩擦,保持溝通很重要,畢竟親情比金錢更珍貴。

為什麼長輩臨終前要召集家人?這個問題其實藏著台灣人最深厚的情感。在我們的文化裡,臨終不只是生理的結束,更是家族情感的凝聚時刻。長輩們走過大半輩子,最放不下的往往不是物質,而是那些坐在客廳裡吵吵鬧鬧的家人面孔。

老人家召集子孫回來,就像在完成最後一場生命儀式。他們可能想親口交代存款簿放哪裡、祖墳要怎麼拜,但更多時候只是要確認「這個家以後也會好好的」。我見過很多阿公阿嬤,明明已經沒力氣說話了,還是堅持要等全員到齊才肯閉上眼睛,那種執著讓人鼻酸。

常見原因 實際案例 家人感受
交代身後事 地契、保險單存放位置 覺得被信任
見最後一面 海外子女趕回來 減少遺憾
家族團聚 久未聯絡的親戚相聚 重溫親情

有些長輩會趁這時候化解家族心結。像隔壁陳伯伯,臨走前硬是把吵架十年的兩兄弟手拉在一起,現在他們每年掃墓都一起去。也有像開雜貨店的林阿姨,最後一刻還在叮囑女兒「冰櫃第二層的布丁要記得打折」,這些日常嘮叨反而成了最珍貴的遺言。

醫療團隊說,很多長輩會撐到特定家人到場才離開,這種現象叫「臨終等待」。可能是想看到嫁去遠方的女兒,或是那個總是不接電話的兒子。這時候如果誰沒趕上,往往會成為一輩子的心結。所以當line群組突然跳出「阿公想見大家」的訊息,再忙都要放下手邊事情,因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聽他叫你「囝仔」了。

長輩去世

什麼時候該開始準備長輩的身後事?其實越早談越安心

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天,發現大家都很避諱談這個話題,但其實在長輩身體還硬朗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反而能避免很多突發狀況的手忙腳亂。我阿嬤今年85歲了,從她70歲開始我們就慢慢在討論這些事,一開始她也會說「講這個不吉利啦」,但後來發現提前規劃真的讓全家人都比較踏實。

這些跡象出現時就要特別注意

情況 建議行動
長輩主動提起身後事 認真傾聽並記錄需求
健康檢查出現紅字 開始了解醫療和喪葬資源
長輩開始整理舊物 陪同整理重要文件
親友相繼離世 把握機會討論人生回顧

我記得有次陪阿公去參加老朋友的告別式,回程他就主動跟我說想把自己喜歡的哪首詩放進訃聞裡。這種時候千萬不要轉移話題,老人家願意開口真的很難得,最好拿手機錄音或筆記本記下來,細節越多後面越不會有爭議。

實際準備可以分階段進行

先從最重要的文件開始整理,像身分證、存摺、地契這些,最好掃描存到雲端。再來是醫療相關的預立醫療決定書,現在很多醫院都有諮詢服務。最後才是比較儀式性的東西,比如要穿什麼衣服、想用什麼照片,這些反而可以慢慢討論。我媽就花了兩年時間才決定好她想要的那張「看起來很端莊」的大頭照,還特地為了這個去相館重拍。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