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傷是什麼?中醫教你快速判斷 | 食傷體質必看!這些食物要避開 | 改善食傷體質的5個小秘訣

最近好多朋友都問我關於「食傷」嘅問題,特別係呢排天氣咁熱,成日冇胃口又容易攰,其實就係典型嘅食傷症狀啦。食傷唔單止影響食慾,仲會搞到個人成日冇精神,做嘢都提唔起勁。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下點樣應對呢個問題,等你可以輕鬆過呢個炎熱嘅夏天。

首先,食傷嘅成因有好多,最主要係同飲食習慣同生活作息有關。我整理咗個簡單表格,等大家一目了然:

食傷成因 具體表現 改善方法
飲食不規律 餓過頭或暴飲暴食 定時定量進食
生冷食物過多 胃脹氣、腹瀉 減少冰飲、生冷食物
壓力過大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適當運動、放鬆心情
熬夜 口苦口臭、沒胃口 調整作息時間

講到食療方面,台灣人最鍾意嘅就係用啲家常食材來調理。例如可以煲啲山藥排骨湯,山藥健脾益胃,排骨又夠營養,最啱食傷嘅時候飲。仲有就係四神湯,用茯苓、芡實、蓮子同山藥呢四種材料,幫你調理脾胃功能。記住啊,食傷期間千祈唔好食太多油膩嘢,清淡啲先係王道。

生活習慣都好重要,特別係而家咁多人成日對住電腦做嘢,一坐就幾個鐘唔郁。建議每工作一個鐘就起身行下,做下簡單伸展運動,等血液循環好啲。夜晚瞓覺前可以用熱水浸腳,幫助放鬆同促進消化。仲有就係保持心情愉快,壓力大真係會影響消化系統㗎。

最後提提大家,如果食傷症狀持續好耐都冇改善,或者出現嚴重嘅胃痛、嘔吐,就一定要去睇醫生啦。中醫調理食傷都好有效,可以考慮去搵專業嘅中醫師把脈問診,對症下藥先至最穩陣。

食傷

食傷是什麼?中醫師教你快速認識這個體質特徵。其實食傷是中醫裡常見的一種體質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吃太多」或「消化不了」造成的問題。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很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尤其是台灣人愛吃夜市、愛喝手搖飲,更容易中招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食傷體質的人通常會有這些特徵:吃完飯容易脹氣、常常覺得嘴巴苦苦的、舌苔厚厚白白的,有些人還會伴隨便秘或拉肚子的狀況。中醫師朋友告訴我,這其實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沒辦法好好消化食物造成的。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特別容易累,或是明明沒吃很多卻一直覺得肚子脹脹的,可能就是食傷體質在作怪喔!

常見症狀 可能原因 改善方法
飯後脹氣 消化功能差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口苦口臭 胃火過盛 喝點菊花茶或薄荷茶
舌苔厚白 濕氣太重 少吃冰品、甜食
便秘腹瀉交替 腸胃功能紊亂 補充益生菌、多吃高纖食物

中醫師特別提醒,食傷體質雖然不是大病,但長期下來會影響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免疫力。最近天氣熱,很多人更愛吃冰喝涼的,這反而會讓脾胃更虛弱。建議可以煮點四神湯來喝,山藥、茯苓這些食材對脾胃都很好,台灣傳統市場都買得到。平時也要注意吃飯時間固定,別等到餓過頭才吃,這樣對腸胃負擔很大。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上面說的這些症狀,可以先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中醫師說與其吃一堆藥,不如先把三餐時間固定,吃飯時不要滑手機,專心咀嚼。台灣人最愛的火鍋、燒烤這些刺激性食物也要適量,特別是晚上吃太多真的會讓腸胃很辛苦。記得我那個中醫師朋友常說:「脾胃好,人才會好」,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啊!

誰容易有食傷體質?這5種人最需要當心!中醫講的「食傷」其實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消化不良、腸胃不適,但你知道嗎?有些人的體質特別容易中招,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5大高風險族群,快看看自己有沒有上榜!

首先就是 三餐不定時的上班族,特別是那些早上趕打卡來不及吃早餐、中午隨便扒兩口便當、晚上又加班到很晚才吃的人。這種飲食習慣最容易讓脾胃功能失調,久了就會形成食傷體質。再來是 壓力大的學生或考生,長期緊張焦慮會影響消化系統,很多人考前都會胃痛或拉肚子,這就是典型的食傷表現。

高風險族群 常見症狀 好發時段
外食族 胃脹氣、打嗝 餐後1-2小時
熬夜族 口苦口臭 清晨特別明顯
冰品愛好者 腹瀉、手腳冰冷 吃完冰品後

愛喝冰飲的年輕人 也要特別注意,中醫認為「寒涼傷胃」,很多女生經期來會痛經、男生容易疲倦,其實都跟長期喝冰的有關。另外 運動後馬上大吃大喝的人 也很危險,因為氣血都跑到肌肉去了,這時候腸胃消化力最弱,硬塞食物只會造成負擔。最後是 長期服用西藥的慢性病患者,有些藥物會傷胃氣,如果沒適當調理,食傷體質就會越來越嚴重。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那我已經有這些症狀怎麼辦?」其實調整飲食習慣是最基本的,像是避免空腹喝咖啡、少吃油炸食物、睡前3小時不要進食等等。中醫還會建議可以按摩足三里穴,這個穴位在膝蓋下方四指寬的位置,每天按壓3-5分鐘對改善消化很有幫助。如果症狀持續沒改善,建議還是要找專業中醫師把脈調理比較妥當。

食傷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身邊好多朋友都在抱怨腸胃不舒服。什麼時候食傷症狀會特別明顯?季節轉換要留意!特別是現在七月正值盛夏轉初秋之際,早晚溫差開始變大,這種時候最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脹氣或腹瀉等問題。中醫講的「食傷」其實就是現代人常說的腸胃功能失調,而季節交替時身體適應力下降,症狀就會特別明顯。

先來看看哪些人最容易在換季時中招:

高風險族群 常見症狀 日常注意事項
上班族 胃脹氣、便秘 避免邊工作邊吃飯
外食族 胃酸過多、消化不良 少吃油炸和重口味
壓力大的人 腸躁症、食慾不振 定時用餐、細嚼慢嚥
老年人 消化慢、胃悶痛 少量多餐、飯後散步

我自己就深有體會,上週末突然變天,貪涼吃了冰品後馬上就胃痛到不行。這種時候真的要特別小心,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對溫度變化超級敏感。中醫師朋友告訴我,夏天轉秋天時,身體還在適應從炎熱到涼爽的過程,這時候如果飲食沒調整好,像是繼續喝冰飲、吃生冷食物,或是突然進補,都會讓腸胃負擔變很重。

另外要提醒的是,現在很多辦公室冷氣還是開很強,室內外溫差可能高達10度以上。這種環境下吃飯,腸胃真的會「當機」給你看。建議隨身帶件薄外套,吃飯前先喝點溫開水暖暖胃,也不要一下子吃太燙或太冰的東西。如果已經覺得不舒服,可以煮點生薑紅糖水來喝,或是按摩肚臍周圍的穴位,這些都是台灣人常用的老方法。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