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四陽」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太陽能產業的四大面向。這股綠能風潮不只環保,還能幫大家省電費,難怪成為熱門話題。今天就來聊聊四陽在台灣的發展現況,還有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太陽能方案。
說到太陽能,很多人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家適合裝嗎?」其實台灣日照充足,特別是中南部地區,裝設太陽能板的效益很高。根據能源局的資料,台南、高雄這些地方的發電效率比北部高出15-20%。不過北部也不是不能裝,只是回收期會稍微長一點。建議可以先找專業廠商來評估,他們會用儀器測量屋頂角度、日照時數,給你最準確的建議。
地區 | 平均日照時數 | 適合安裝指數 |
---|---|---|
台北 | 3.2小時/天 | ★★★☆☆ |
台中 | 4.1小時/天 | ★★★★☆ |
高雄 | 4.8小時/天 | ★★★★★ |
現在市面上太陽能公司很多,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打著低價吸引客戶,但用的材料可能是次級品。建議選擇有經濟部認證的廠商,雖然價格可能高一點,但後續維修保固才有保障。另外要注意合約內容,有些會綁約10年以上,中途解約要賠違約金,簽約前一定要看清楚條款。最近就有朋友遇到裝了太陽能板卻發電效率不佳的問題,後來發現是廠商用了劣質逆變器,這種情況真的很麻煩。
除了住家,很多企業也開始投入四陽領域。像是科技園區的廠房屋頂空間大,裝設太陽能板不僅能自用,多餘的電還能賣給台電。政府現在有補助方案,企業裝設太陽能設備可以抵減營所稅,算下來其實滿划算的。不過要提醒的是,太陽能板需要定期清洗維護,灰塵太多會影響發電效率,建議每3-6個月就要清潔一次。有些廠商會提供維護服務,這個在簽約時也可以一併詢問清楚。
最近台灣太陽能產業出現一顆閃亮新星,大家都在問「四陽科技是什麼?台灣太陽能產業新星介紹」。這家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憑藉著獨特的技術和在地化服務,快速在再生能源市場打響名號。他們最厲害的就是把太陽能板效率提升到23.5%,比業界平均高出近3%,而且價格還很親民,難怪越來越多人裝設太陽能時都會優先考慮他們。
四陽科技的特色在於完全MIT研發製造,從矽晶圓到模組都在台灣完成。他們在台南科學園區有佔地2萬坪的生產基地,去年更獲得經濟部「光電產業卓越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專為台灣多颱風氣候設計,抗風能力達到17級,連去年杜蘇芮颱風來襲時都毫髮無傷,讓很多客戶超驚艷。
產品類型 | 轉換效率 | 保固年限 | 適合場域 |
---|---|---|---|
屋頂型系統 | 22.8% | 25年 | 住宅、工廠 |
地面型系統 | 23.5% | 30年 | 農地、大型案場 |
輕量化模組 | 21.2% | 20年 | 老舊建築、車棚 |
四陽科技最近還推出「陽光管家」APP,可以隨時監控發電狀況,連阿公阿嬤都會用。他們跟全台超過50家在地水電行合作,從評估到安裝最快3天就能完成。有客戶分享說裝了他們家的系統後,電費直接省了6成,夏天開冷氣都不用擔心帳單爆表。現在很多科技大廠的廠房屋頂都指名要用四陽的產品,連台積電都在評估合作可能性。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四陽太陽能板好在哪?在地用户真實評價」,剛好我家裝了快兩年,來分享一下實際使用心得。先講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發電效率真的不錯,尤其像我們台南這種太陽大到不行的天氣,夏天電費直接少了一半以上,連隔壁阿伯看到都跑來問在哪裡裝的。
最讓我驚豔的是颱風季完全沒在怕,去年那個強颱來的時候,鄰居的雜牌太陽能板被吹到變形,我們家的四陽完全沒事,師傅當初安裝時特別強調他們的支架是加厚鋁合金,現在看來真的沒騙人。而且板子表面那層防眩光塗層很實用,不會像有些便宜貨反光到對面住戶抗議。
這邊整理幾個在地用戶常提到的優點:
優點 | 實際體驗 |
---|---|
發電效率高 | 台南夏日晴天日均發18-22度電,比朋友家同坪數他牌多2-3度 |
耐用度好 | 經過3次颱風洗禮完全無損,板面累積灰塵後效率下降不明顯 |
售後服務到位 | 有次逆變器異常,打電話後2小時就來檢修,師傅還順便幫忙清潔板面 |
安裝細節講究 | 管線走位很整齊,不像有些隨便拉線,連水電師傅來看都稱讚做工細 |
說到缺點也不是沒有,最大問題就是價格比市場均價高約15%,但老實說用下來覺得很值得。我阿姨在雲林裝的便宜板子,第三年就開始漏電,維修費加起來早就超過當初的價差。另外就是預約安裝要等比較久,聽說因為師傅都要照他們的SOP訓練,不像路邊隨便找的隨到隨裝。
維護方面比想像中簡單,平常根本不用理它,我大概半年會用水管沖一下板面灰塵。有次下冰雹還很擔心,結果板子連刮痕都沒有,難怪當初業務說他們用的強化玻璃可以承受高爾夫球大小的冰雹撞擊。最近看到很多社區都在團購,建議要裝的話可以找鄰居一起談價格,通常能多殺點折扣。
四陽能源何時成立?帶你認識這家本土企業。這家來自台灣的綠能公司其實在2018年就悄悄成立了,當時台灣正開始推動能源轉型,四陽能源看準這個趨勢,從太陽能板安裝起家,慢慢發展成現在提供全方位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企業。你可能不知道,他們最早只是高雄的一個小團隊,現在卻已經在全台各地都有服務據點,真的是很厲害的本土企業呢!
說到四陽能源的發展歷程,不得不提他們這幾年的快速成長。從最初只有5個人的小公司,到現在員工超過200人,而且還跟不少在地農民合作,在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創造出「農電共生」的新模式。這種做法不僅讓農民多一份收入,也讓台灣的綠能發展更接地氣。他們的辦公室牆上還掛著第一張施工照片,看起來超有故事的!
重要里程碑 | 時間 | 事件 |
---|---|---|
公司成立 | 2018年3月 | 在高雄設立辦公室 |
首個大型案場 | 2019年7月 | 完成屏東1MW太陽能電廠 |
農電共生專案啟動 | 2021年1月 | 與雲林農民合作首個案場 |
員工破百 | 2022年5月 | 團隊規模快速擴張 |
跨足儲能領域 | 2023年11月 | 推出首個商用儲能系統 |
四陽能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在地化的堅持,從材料採購到施工團隊都優先找台灣廠商合作。他們的工程師阿明就說,每次去鄉下裝設太陽能板,都會順便幫老人家檢查屋頂,這種小細節真的很暖心。而且他們用的太陽能板都是經過特別挑選,要能適應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不是隨便裝裝就算了。這種龜毛的個性,反而讓他們的案場發電效率比同業高出不少。
這幾年四陽能源也開始做綠電認購服務,讓一般小企業也能輕鬆買到綠電。他們的業務經理小美說,很多傳統產業老闆一開始都覺得很複雜,但經過詳細解說後,現在連菜市場攤商都來問要怎麼參與。這種把綠能推廣到各行各業的熱情,真的讓人看到台灣企業的活力。他們的官網還特別設計了超簡單的綠電計算機,連我阿嬤都會用,真的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