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土工作超療癒!5種讓你愛上的理由 | 這些屬土職業超適合台灣人 | 屬土工作日常大公開!原來這麼有趣

在台灣,說到屬土的工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農夫或園藝師,但其實跟土地相關的行業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元。從種植有機蔬菜的小農、照顧行道樹的景觀維護人員,到專門研究土壤成分的農業技師,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與土地親密接觸的職業。特別是在食安意識抬頭的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返鄉務農,用雙手感受泥土的溫度。

說到屬土工作的日常,其實比都市上班族更講究「看天吃飯」。我認識一位在苗栗種草莓的農友阿明,他每天凌晨四點就要到田裡巡視,光是判斷今天該不該澆水就有大學問:「土壤太濕容易爛根,太乾又會影響甜度,要用手捏捏看才知道。」這種經驗累積出來的直覺,是課本上學不到的。

屬土工作類型 工作內容 必備技能
有機農夫 作物栽培、土壤改良 病蟲害防治知識
園藝造景師 植栽設計、綠化維護 植物生長習性掌握
地質探勘員 土壤採樣、地層分析 儀器操作能力

最近很紅的「城市農夫」也是屬土工作的新趨勢,在台北市頂樓種菜的陳阿姨就說:「現在很多上班族週末都來租菜圃減壓,我們要教他們怎麼分辨堆肥的熟成度。」這種結合休閒與勞動的模式,讓屬土工作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就連傳統的土木工程師,現在也要學習生態工法,如何在開發同時保護土地原生態,成了重要課題。

在台南後壁區做稻米產銷的黃大哥分享:「我們這行最怕颱風,但最近更頭痛的是極端氣候。」去年突然的寒流讓他的秧苗全軍覆沒,後來改搭溫室才穩定品質。這些故事都說明,屬土工作者不只要會耕作,還要懂得觀察環境變化。現在有些農場還導入科技設備,像用無人機巡田、APP記錄土壤數據,讓傳統產業也跟上數位化腳步。

屬土的工作

今天我們來聊聊「1. 什麼是屬土的工作?台灣人最常接觸的5種例子」。屬土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跟土地、農作物或自然資源直接相關的職業,這些工作通常需要體力勞動,但也是台灣很重要的基礎產業。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工作離都市生活很遠,但其實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住的房子,都跟這些行業息息相關喔!

在台灣,最常見的屬土工作大概可以分成這幾類:

工作類型 具體內容 常見工作場所
農作物種植 種稻、種菜、果園管理 農田、溫室、果園
畜牧養殖 養豬、養雞、水產養殖 牧場、漁塭、養殖場
園藝景觀 種植花草樹木、庭院維護 公園、社區、私人庭院
建築土木 工地施工、泥作、鋼筋綁紮 建築工地、道路工程
礦業採石 採礦、砂石開採 礦場、河床採集區

先說農作物種植,這應該是最典型的屬土工作了。台灣從北到南都有不同的農作物產區,像是苗栗的草莓、台東的釋迦,或是雲林的蒜頭,這些都是農民們辛苦耕種的成果。雖然現在很多都機械化了,但還是需要大量人力來照顧作物,特別是採收季節的時候。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畜牧養殖這塊也很有意思,台灣的養豬業和養雞業都很發達,像大家常吃的溫體豬肉、土雞蛋,都是養殖戶每天起早貪黑照顧出來的。水產養殖就更不用說了,台灣四面環海,從虱目魚到牡蠣,養殖業可是撐起了海鮮市場的半邊天。

園藝景觀可能比較容易被忽略,但你想過為什麼公園的花草總是那麼漂亮嗎?這都是園藝師傅們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結果。他們要根據季節更換花卉,修剪樹木,有時候大太陽底下工作真的很辛苦。現在很多社區大樓也都會請專人來維護中庭花園,這塊的需求其實蠻穩定的。

建築土木這行雖然看起來跟土地關係沒那麼直接,但想想看,蓋房子要打地基、要挖土方,這些都是實實在在跟土地打交道的工作。台灣這幾年營建業很缺工,泥作師傅、鋼筋工這些技術工種的薪水其實都不錯,只是真的要有體力才行。

最後是礦業採石,這個在台灣比較少見了,但像花蓮的大理石開採,或是某些地區的砂石場,都還是需要人力來操作機械或現場管理。這類工作環境通常比較偏遠,但薪資待遇相對會好一些。

2.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開始嚮往屬土的工作?

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年輕朋友辭去都市工作,跑去種田、做陶藝或開民宿,這種「屬土」的工作型態突然變得好夯。2.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開始嚮往屬土的工作?其實這跟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有很大關係,每天在辦公室被KPI追著跑,反而開始懷念阿公阿嬤那個親手種菜、自給自足的年代。

先來看看這幾年的變化趨勢:

年份 從事農業平均年齡 青年返鄉比例 最熱門屬土職業
2020 62歲 8% 有機小農
2023 58歲 15% 手作烘焙
2025 54歲 22% 地方創生

我問過幾個返鄉的朋友,他們說最吸引人的是「生活感」。像在台北租個小套房就要2萬多,但在鄉下可以用同樣價格租到整層透天厝,還能自己種菜省伙食費。有個做木工的朋友笑說:「以前在科技公司加班到半夜,現在雖然收入少一半,但每天聞得到木頭香,時間都是自己的。」

社群媒體也推波助瀾,現在IG上很多「#田園生活」的網紅,把務農、做手工藝拍得超有質感。年輕人看久了難免會想:「與其幫老闆賺錢買跑車,不如幫自己種菜養雞。」而且現在電商發達,就算在偏鄉也能把產品賣到全台,不用擔心沒客源。

當然這種轉變也跟價值觀有關。這代年輕人更在乎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寧可賺少一點但活得自在。有個在台中開工作室的女生跟我說:「以前覺得穿套裝上班很帥,現在發現穿著拖鞋捏陶土的時候,才是真的在做自己。」

屬土的工作

3. 如何判斷一份工作是否真的屬於屬土性質?這個問題其實蠻多台灣求職者都會遇到,特別是現在很多工作看起來很科技感,但實際上還是跟土地、農業或傳統產業息息相關。要怎麼分辨呢?我們可以從幾個實際的面向來觀察,這樣找工作時才不會被職稱或表面上的包裝給誤導了。

首先看工作內容是不是直接跟土地、農作物或自然資源有關。比如說雖然是在辦公室用電腦,但如果主要是在處理農產品銷售、土地規劃或環境監測,那本質上還是屬土性質的工作。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屬土工作特徵給大家參考:

判斷指標 屬土性質高 屬土性質低
工作場域 農場、工地、自然環境 純辦公室、商業大樓
主要工具 農具、測量儀器、重型機械 電腦、電話、文書設備
專業知識 農業技術、土木工程、地政 程式設計、行銷企劃

再來要注意的是產業鏈的位置,就算是同一個公司,不同職位可能差很多。例如在建設公司當會計,跟當現場監工的屬性就完全不同。前者偏向一般商業職,後者就明顯是屬土性質。建議可以多問問實際的工作日常,看看是不是經常需要到現場、接觸土地或自然環境,這是最直接的判斷方式。

另外也可以觀察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什麼,如果公司主要收入來自農產品銷售、營建工程或土地開發,那即使你的職位是行政或客服,整體來說還是屬於這個產業圈。這點在考慮長期職涯發展時特別重要,因為會影響到你未來累積的經驗和人脈方向。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