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變化大,身邊好多朋友都說覺得胸悶、脹氣,這時候就會想到老祖宗的智慧——理氣中藥。這些中藥材可不是隨便吃吃,它們專門對付氣滯、胸悶這些讓人渾身不對勁的毛病,而且台灣中藥行都買得到,用起來超方便!
先來認識幾種台灣人最常用的理氣中藥材,這些都是中醫師經常開的處方,家裡長輩可能也常煲來喝:
中藥名 | 主要功效 | 常見用法 | 適合症狀 |
---|---|---|---|
陳皮 | 健脾理氣、化痰止咳 | 煮水喝或加入湯品 | 腹脹、消化不良、咳嗽有痰 |
砂仁 | 溫中行氣、化濕開胃 | 磨粉沖服或燉湯 | 胃寒嘔吐、食慾不振 |
木香 |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 與其他藥材配伍煎服 | 脘腹脹痛、泄瀉後重 |
香附 | 疏肝解鬱、調經止痛 | 泡茶或製成丸散 | 月經不調、胸脅脹痛 |
講到實際應用,像陳皮這種理氣中藥,台灣人最愛拿來煮陳皮紅豆湯,既好吃又能幫助消化。我阿嬤以前就會在廚房常備一罐陳皮,每次吃太油或脹氣,她就會抓一小把煮水給全家人喝。砂仁就更特別了,中藥行老闆教過我,把砂仁拍碎跟排骨一起燉,湯頭會有種特殊的香氣,喝了胃整個都暖起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都有肝氣鬱結的問題。這時候香附就派上用場了,中醫師常把它跟柴胡、白芍配在一起,變成疏肝理氣的經典方。我同事上個月才因為壓力大一直胃痛,吃了這個組合兩週後,整個人都輕鬆不少。不過要提醒大家,理氣中藥雖然溫和,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最好還是先給中醫師把個脈再服用比較保險。
理氣中藥是什麼?中醫師教你認識這門古老智慧。在中醫的世界裡,氣血運行就像台灣的捷運系統,要順暢不塞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而理氣中藥就是專門用來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藥材,像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陳皮、香附、木香這些,都是老中醫們愛用的理氣好幫手。
這些藥材可不是隨便吃吃就好,中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狀況來搭配。比如說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吃完飯容易脹氣的人,就很適合用陳皮來理氣健脾。而女生經期前容易乳房脹痛,香附就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都是台灣中藥行裡隨手可得的藥材,但用法卻很有講究。
常見理氣中藥 | 主要功效 | 適用症狀 |
---|---|---|
陳皮 | 理氣健脾 | 腹脹、消化不良 |
香附 | 疏肝解鬱 | 經前症候群、胸悶 |
木香 | 行氣止痛 | 胃痛、腸絞痛 |
砂仁 | 溫中行氣 | 胃寒嘔吐 |
在台灣看中醫的時候,醫師常常會把這些理氣藥材搭配其他藥物一起使用。比如說感冒咳嗽有痰,可能會在止咳藥裡加點陳皮來幫助化痰理氣。或是腸胃不好的人,醫師可能會開含有木香的方子來幫助消化。這些都是中醫流傳千年的智慧,現在依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很多台灣人都習慣在換季或是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泡點陳皮茶來喝。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理氣養生法,不過要記得,雖然這些藥材很常見,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最好還是先給中醫師把把脈,看看適不適合自己的狀況再使用。畢竟中藥講究的是對症下藥,不是隨便吃吃就有效。
什麼時候該喝理氣茶?這些症狀都在提醒你
最近總覺得胸口悶悶的、吃飯後脹氣特別嚴重?這些都是身體在跟你求救啦!台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很容易讓氣血運行不順。中醫說的「氣滯」就是這種狀況,這時候來杯暖暖的理氣茶,整個人都會舒服很多喔!
這些症狀出現就要注意了
先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這些常見狀況:
症狀表現 | 可能原因 | 適合飲用時機 |
---|---|---|
飯後腹脹像氣球 | 脾胃運化不良 | 餐後30分鐘 |
情緒低落胸悶 | 肝氣鬱結 | 下午3-5點 |
打嗝排氣頻繁 | 腸胃蠕動異常 | 空腹或睡前 |
肩頸僵硬頭痛 | 氣血阻塞 | 工作間歇時 |
我自己最常遇到的是加班到半夜,整個肩膀硬得像石頭,這時候泡杯陳皮玫瑰花茶,溫熱的香氣一上來,真的會感覺那股悶住的氣慢慢化開。中藥行老闆還教我,如果最近特別容易生氣,可以加一點佛手柑,對舒緩情緒超有效!
說到材料選擇,台灣傳統市場真的很方便。像南門市場的乾貨攤位,老闆娘都會很熱心教你怎麼搭配。記得上次買香附時,隔壁阿姨還分享她家秘方:「要加兩片新鮮生薑,驅寒效果更好!」這些在地的小智慧,真的比網路查到的還有用。
最近天氣轉涼,辦公室冷氣又開得強,好多同事都抱怨胃不舒服。這時候抽屜裡放幾包現成的理氣茶包就超實用,開會前泡一杯,整個上午都不會覺得肚子卡卡的。中醫師朋友還提醒,如果喝了一週都沒改善,可能是其他問題,要記得去把個脈喔!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理氣中藥?壓力大就該這樣調
每天趕捷運、加班到深夜、開不完的會議⋯⋯台灣上班族的日常根本是「氣血不順」的溫床!中醫說的「肝氣鬱結」就是現代人壓力大的寫照,這時候理氣中藥就像辦公室抽屜裡的急救包,幫你把卡住的悶氣慢慢化開。
先來看看上班族最常見的「氣不順」症狀有哪些:
症狀表現 | 中醫觀點 | 適合的理氣中藥 |
---|---|---|
胸口悶脹 | 肝氣犯胃 | 陳皮、佛手 |
喉嚨卡卡感 | 梅核氣(痰氣互結) | 厚朴、紫蘇梗 |
偏頭痛 | 氣滯血瘀 | 川芎、香附 |
脹氣打嗝 | 脾胃氣滯 | 砂仁、木香 |
中午吃便當配珍珠奶茶,下午又塞零食,這種飲食習慣最傷脾胃。中藥行老闆常說:「現代人不是氣虛是氣亂!」像陳皮普洱茶這種隨手可得的飲品,就是上班族很好的理氣小幫手,比狂灌咖啡來得溫和。
辦公室冷氣吹整天,手腳冰涼卻又火氣大,這種「寒包火」體質特別適合紫蘇葉泡熱水,微微發汗就能把鬱住的氣帶出來。中醫師也提醒,壓力大時肩膀會不自覺聳高,這時候按壓太衝穴(腳背大拇趾與二趾間)搭配深呼吸,效果比吞止痛藥更治本。
電腦盯太久眼睛酸澀,中藥櫃裡的白菊花加點枸杞,不僅明目還能疏肝氣。老一輩常說「氣順了病就好一半」,與其下班喝啤酒發洩,不如泡杯玫瑰陳皮茶,那種暖暖的感覺會從胸口慢慢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