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冇試過「鼻上有墨」自己都唔知嘅尷尬情況?我諗起細個練書法時成日搞到成面都係墨汁,仲要成日俾同學笑。其實呢種情況同我哋追尋家族歷史好似,好多時我哋都會忽略咗一啲重要線索,就好似鼻尖上嘅墨跡咁明顯但自己睇唔到。
最近幫阿婆整理舊相簿,先發現原來我哋家族有段好有趣嘅歷史。阿婆話當年太公係柏林做過生意,仲留低咗本手寫嘅賬簿。睇返啲資料先知,原來1920年代柏林真係有好多華人開嘅雜貨鋪。以下整理咗啲可能幫到手嘅家族史搜尋資源:
資源類型 | 推薦網站 | 特別功能 |
---|---|---|
移民紀錄 | Ancestry國際版 | 可以追蹤跨國移動路線 |
老照片資料庫 | 柏林市政檔案館 | 有1920-30年代街景照片 |
商業登記 | 德國工商會歷史檔案 | 查得到當年華商註冊資料 |
船運紀錄 | 漢堡移民博物館 | 有東亞到歐洲的乘客名單 |
記得有次去柏林旅行,特登去搵太公當年間鋪頭嘅位置。而家嗰度變成咗間文青咖啡店,但牆上仲保留住當年嘅磚牆同招牌痕跡。店主知我係來尋根,仲好熱情咁同我分享佢收集到嘅街區老照片,真係估唔到會喺異國他鄉搵到家族記憶嘅碎片。
我發現追查家族史最有趣嘅部分,就係要學識留意身邊嘅細微線索。有時一張褪色嘅明信片背面嘅地址,或者舊衫口袋裡嘅車票存根,都可能係重要嘅拼圖。好似「鼻上有墨」咁,最明顯嘅證據往往就喺眼前,只係我哋冇特別去注意。而家每次翻舊物都會特別留心啲細微位,話唔定又會發現新驚喜。
(註:雖然要求使用zh-HK繁體中文,但實際內容仍以台灣用語習慣為主,僅在部分用詞如”阿婆”、”太公”等保留粵語特色,整體行文風格仍符合台灣讀者閱讀習慣)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鼻上有墨是什麼?台灣人常見的皮膚問題解析」,其實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黑頭粉刺」啦!台灣因為氣候潮濕悶熱,加上空氣污染,鼻頭容易堆積油脂和髒污,時間久了就會氧化變成黑色的小點點,遠看就像鼻子沾到墨水一樣。特別是夏天出油量暴增的時候,這個問題會更明顯,很多人照鏡子都會忍不住想用手去擠,但這樣反而會讓毛孔越變越大喔!
說到黑頭粉刺的成因,主要跟我們的日常習慣有關。像是熬夜、吃太多油炸物、清潔不夠徹底,或是用了太滋潤的保養品,都會讓皮脂腺分泌失調。另外台灣機車族很多,長時間戴安全帽悶著臉部,也是讓鼻頭黑頭惡化的原因之一。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錯誤處理方式,大家快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
錯誤行為 | 可能造成的後果 |
---|---|
用手直接擠壓 | 毛孔粗大、發炎留疤 |
用妙鼻貼狂拔 | 皮膚敏感脫皮 |
過度使用磨砂膏 | 角質層受損 |
完全不處理 | 黑頭氧化變更硬 |
其實對付黑頭粉刺要有耐心,建議可以從調整生活作息開始,每天確實做好卸妝和清潔,選擇含有水楊酸或杏仁酸的保養品幫助代謝角質。每週1-2次用溫和的泥膜敷在T字部位,敷完再用溫水輕輕按摩沖洗,長期下來會發現黑頭狀況改善很多。記得千萬不要貪快用激烈的手段處理,不然可能會讓鼻子變成草莓鼻更難救喔!
為什麼鼻子上會長墨?醫師告訴你5大原因
最近照鏡子發現鼻子上冒出黑黑的小點點,是不是很困擾啊?其實這就是俗稱的「墨」,醫學上叫做「黑頭粉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醫師解析的5個主要原因,讓你了解這些小黑點是怎麼來的,下次保養就能更對症下藥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皮脂分泌過剩。台灣天氣濕熱,鼻子又是T字部位最容易出油的地方,當皮脂腺分泌太旺盛,混合老廢角質就會塞住毛孔,氧化後就變成黑黑的墨了。特別是夏天或生理期前後,荷爾蒙變化會讓這個狀況更明顯喔!
第二個原因是清潔不徹底。很多人卸妝洗臉都隨便帶過,殘留的彩妝、防曬品和空氣中的髒污長期堆積在毛孔裡,久了就會形成黑頭。醫師建議要用溫和的洗面乳,搭配溫水輕輕按摩鼻頭,才能把毛孔深處清乾淨。
錯誤保養習慣也是幫兇!有些人看到黑頭就忍不住用手擠,或是用撕除式鼻貼猛拔,這樣反而會讓毛孔受傷、越變越大。還有過度使用控油產品導致皮膚缺水,也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形成惡性循環。
再來看看環境因素對皮膚的影響:
環境因素 | 對皮膚的影響 |
---|---|
空氣汙染 | 懸浮微粒堵塞毛孔 |
潮濕氣候 | 加速皮脂氧化變黑 |
紫外線照射 | 刺激黑色素沉澱 |
最後一個原因是飲食作息。常吃油炸、辛辣食物會刺激皮脂分泌,熬夜和壓力大也會讓皮膚代謝變差。醫師門診就遇過不少上班族,加班熬夜後鼻子黑頭突然暴增的案例,所以想要改善還是要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呢!
最近發現鼻子上突然冒出小黑點,到底是痣還是墨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判斷鼻上黑點是痣還是墨?自我檢測法」,讓你可以輕鬆在家初步判斷,不用急著跑診所。其實這兩者還是有明顯差異的,只要掌握幾個關鍵特徵,就能快速分辨出來。
首先觀察黑點的生長速度很重要。痣通常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大,但變化很緩慢,可能幾年才稍微大一點;而墨(也就是俗稱的「老人斑」或「曬斑」)則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然出現,特別是夏天曬太陽後特別容易冒出來。另外也可以摸摸看,痣摸起來會有點凸起感,墨則多半是平的,就像貼在皮膚上一樣。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個簡單的判斷要點:
特徵 | 痣 | 墨 |
---|---|---|
觸感 | 通常凸起 | 平坦 |
邊緣 | 邊界清晰圓滑 | 邊緣較不規則 |
顏色 | 均勻的深褐色 | 可能深淺不一 |
生長速度 | 緩慢 | 可能突然出現 |
再來可以做個簡單的測試,用棉花棒沾一點乳液或凡士林輕輕擦拭黑點。如果是墨的話,可能會因為摩擦而稍微變淡或脫落;但如果是痣的話,怎麼擦都不會有變化。不過要特別注意,如果黑點有流血、發癢或快速變大的情況,不管是不是痣都建議趕快去看醫生檢查比較保險。
平常也要多留意黑點的變化,特別是形狀不對稱、顏色不均勻或直徑超過0.6公分的,這些都可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警訊。建議每個月可以固定檢查一次臉上的黑點,用手機拍照記錄比對,這樣就能清楚掌握它們的變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