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來去去,留下的才是真朋友 | 這輩子會遇到多少人?其實都只是過客 | 台北街頭的人來人往,你看懂了嗎?

人生就像一班列車,人來來去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今天還熱絡聊天的同事,明天可能就遞了辭呈;學生時期形影不離的死黨,出社會後漸漸只剩節日問候。我們總在相遇與別離間循環,就像最近常看到網友分享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人進出生命」的感觸,特別讓人深有同感。

最近在Dcard心情板看到一篇熱門貼文,作者提到「人都是來來去去」時,底下留言區簡直變成大型共鳴現場。有人說大學室友畢業後再也沒見過,也有人分享前年還天天約吃飯的閨蜜,現在連已讀不回都懶得裝。這種人際關係的流動性,在數位時代尤其明顯——Instagram追蹤數破千,真正會約出來喝咖啡的用一隻手就數得完。

關係類型 平均維持時間 常見淡出原因
同事 2-5年 離職、轉部門
同學 3-10年 畢業、生活圈不同
網友 1個月-3年 興趣轉移、平台沒落

像Pinterest這類社群平台的興衰也很能說明問題。還記得五年前大家都在瘋傳「手把手教你用Pinterest找靈感」,現在討論區卻充滿「為什麼Pinterest打不開」的求助文。平台會過氣,人際關係何嘗不是?那些曾經天天互相標註貼文的朋友,可能隨著演算法改變就消失在推薦名單裡。

有個心理測驗挺有意思:假設你在無人島上看到各種水果,選擇會透露你脆弱時真正能依靠的人。測驗結果往往讓人驚訝——最信任的未必是平時互動最頻繁的,而是那些即使很久沒聯絡,一開口就能接上話的老朋友。這讓我想起去年換手機時,翻到2018年和某位前同事的對話截圖,當時我們連午餐吃什麼都要互相報備,現在卻連對方是否還在同一家公司都不確定。

人來來去去

誰説朋友一定要一輩子?來來去去才是人生常態。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殘酷,但仔細想想,我們身邊的朋友圈不就像捷運站的人流一樣,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嗎?年輕時總覺得好朋友就要黏一輩子,長大後才懂,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旅伴,能一起走一段路就很值得珍惜了。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記得大學時跟室友們約好要當一輩子的閨蜜,結果畢業後有人去國外工作、有人結婚生子,群組從天天爆訊息到現在只剩生日祝福。剛開始會難過,後來發現這其實很正常,就像下面這個表格,朋友關係本來就有不同類型:

朋友類型 相處時間 常見場景 維持方式
階段性朋友 1-3年 學校/職場 偶爾按讚
長期戰友 5年以上 興趣社群 定期聚餐
心靈夥伴 不固定 人生轉折點 深夜訊息

前陣子整理房間翻到高中畢業紀念冊,裡面那些寫著「永遠好朋友」的同學,現在連臉書都沒在更新了。但我不會覺得當初的承諾很假,反而感謝他們陪我度過聯考那段崩潰日子。現在辦公室隔壁的同事每天一起吃午餐講八卦,雖然不知道離職後還會不會聯絡,但此時此刻的互相扶持就很真實啊。

人生就像在玩大風吹,音樂停的時候身邊坐著誰就是誰。與其糾結「為什麼他都不找我」,不如把心力放在眼前願意跟你分享生活的人。那些漸漸淡掉的朋友也不是消失,只是換個方式存在回憶裡,偶爾想起還是會微笑的那種。

為什麼我們總在換工作時才發現同事來來去去

你有冇發現一個奇怪嘅現象?明明每日返工都見到班同事,但係等到自己遞信嗰陣先突然意識到:「咦?原來阿明同阿玲都走咗好耐?」為什麼我們總在換工作時才發現同事來來去去,其實呢個情況背後有啲職場心理學嘅道理。

當我哋埋首於自己嘅工作時,好容易進入「自動導航」模式。朝早返到公司打個招呼,晏晝一齊食個lunch,放工講聲bye bye,日復一日嘅routine讓我哋對身邊嘅變化變得遲鈍。尤其係而家好多公司流動率高,新人來舊人走好似呼吸咁自然,唔係特別留意真係好難察覺。

以下係幾個常見嘅「同事消失卻冇發現」情境:

情境類型 具體表現 發現時間點
靜雞雞離職 冇farewell、冇公告,某日個位突然清空 一兩個禮拜後先發現
長假掩護 請完大假直接唔返,大家以為仲在放假 見到招聘廣告先知
部門調動 調去其他office或team,冇特別通知 撞見先知道
遠距工作 線上會議見唔到人以為只係冇開鏡頭 發現Teams頭像灰咗好耐

其實呢種現象都反映出現代職場嘅疏離感。我哋每日花8個鐘同同事相處,但可能連對方嘅基本近況都唔清楚。有人話係因為而家嘅工作文化越來越講求效率,人情味變淡;亦有人覺得係社交媒體讓人習慣表面互動,反而忽略真實連結。

有趣嘅係,當自己成為離職嘅那個人時,先會突然對辦公室嘅人事變動特別敏感。可能係因為即將脫離熟悉嘅環境,潛意識開始觀察同記錄呢啲細節。亦有可能係離職前嘅「旁觀者效應」,讓我哋跳出日常框架重新審視成個職場生態。

人來來去去

當朋友突然疏遠時,該如何調適這種來來去去的心情

最近有朋友突然變得好冷淡,已讀不回或是約都約不出來,這種感覺真的讓人很悶。其實人生就像一班列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待這些關係的變化。先別急著否定自己,有時候對方疏遠不見得是你的問題,可能是他正面臨人生階段的轉變,或是單純生活重心轉移了。

常見疏遠原因 你可以怎麼做
生活圈不同 試著理解對方的新生活,保持適度關心
價值觀改變 尊重彼此的選擇,給彼此空間
單純變忙 不要過度解讀,等對方有空再聯絡
有誤會 找機會坦誠溝通,但別強求

記得我大學最好的朋友,畢業後因為工作關係漸漸疏遠,當時真的超難過的。後來想通了,與其糾結為什麼會這樣,不如把心力放在珍惜現在身邊的人。有時候給彼此一點距離反而是好事,說不定過陣子又會因為某個契機重新熱絡起來。

這種時候最容易陷入自我懷疑,想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節奏,關係的遠近本來就會隨著時間改變。與其一直糾結那個疏遠的朋友,不如把時間花在那些願意和你保持聯繫的人身上。偶爾傳個貼圖問候一下,保持淡淡的聯繫就好,太過刻意的挽回反而可能讓雙方都尷尬。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